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移動源超低排放實時監測監管與質控技術“項目啟動
1月7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氣與土壤、地下水污染綜合治理”重點專項“移動源超低排放實時監測監管與質控技術”項目啟動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合肥科學島召開。
會議伊始,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院長劉建國致辭,希望此次會議系統性介紹項目框架與目標,明確工作重點,承擔單位對于項目實施將給予充分保障。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項目主管王蘭英希望各課題之間加強協作創新,關注內部管理流程規范性以及經費使用合理性。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四級調研員吳豐成肯定了該項目立項的重要意義,希望加強成果產出與落地應用。
“移動源超低排放實時監測監管與質控技術”項目是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牽頭,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學、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所、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吉林大學、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等長期從事移動源排放監測技術研究和應用的優勢單位共同承擔的研究項目。
項目面向新標準下移動源污碳排放在線監測監管及質控需求,針對移動源排放多污染物共存、現場測量條件多變等特點,重點突破耐高溫秒級傳感、低損耗采樣、多組分協同監測、多光譜增強遙測等關鍵技術,研發重型柴油車排放高溫原位傳感、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便攜式監測、船舶飛機排放高靈敏成像跟蹤遙測等設備與質控技術,構建溯源至國際單位制的顆粒物監測與氣體遙測設備校準平臺,完成設備比對測試以及四類典型移動源排放監測應用示范,以期為我國移動源污染防控提供自主化的監測技術設備支撐。
項目負責人、合肥物質院安光所環境光學中心副主任桂華僑研究員從項目研究背景與挑戰、目標內容與考核指標、技術路線與創新之處、任務分解與進度安排等方面進行了詳細匯報。項目各課題負責人就各自承擔課題的階段目標、研究增量、實施方案、進度管理等進行了匯報。與會專家聽取匯報后,對項目和各課題的總體框架和實施路線分別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對項目執行過程中存在的技術難點展開了研討和交流,并給出了具體建議。
項目專家組張遠航院士、劉文清院士、賀泓院士、陳良富研究員、馮銀廠教授、鐘流舉教授級高工、龔山陵研究員、王自發研究員、黃業茹研究員、付強研究員、葛蘊珊教授、葉華俊教授級高工、賈宏鵬研究員、鄒博文教授級高工以及蘇盛高工等環境領域知名專家,合肥物質院科技促進發展處處長鄧國慶、財務處長葉定,安光所黨委書記謝品華,項目各課題負責人以及技術骨干等60余人參加了會議。
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