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污染和溫室氣體監測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暨環境光學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聯席學術會議召開
1月6日,大氣污染和溫室氣體監測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暨環境光學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聯席學術會議在合肥召開。郝吉明院士、侯立安院士、劉文清院士、宋君強院士、張遠航院士、賀克斌院士、吳豐昌院士、張佳寶院士、任洪強院士、徐祖信院士、高翔院士、俞漢青院士、汪華林院士,高校、科研院所知名學者及共建單位、依托單位代表等共計150余人參加會議。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副院長吳海信主持會議。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黨委書記黃晨光、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四級調研員吳豐成、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局地球與資源處處長段曉男、安徽省發展改革委創新改革處處長汪輝、安徽省科學技術廳創新基地建設處處長鐘海斌參會并致辭,同時為24家共建單位授牌。
學術委員會會議由郝吉明院士和張遠航院士共同主持。大氣污染和溫室氣體監測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劉建國向學術委員會進行了工作匯報,從工程中心基本情況與建設目標、近三年總體工作進展、重要成果及工作亮點及下一步發展計劃等方面詳細匯報了工程中心建設以來的工作進展與成效。生態環境部環境光學監測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謝品華、中國科學院環境光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劉誠、環境光學監測技術安徽省重點實驗室主任趙南京、環境監測技術與裝備安徽省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張天舒作專題報告,總結和展示了近三年安光所圍繞國家需求、行業需求和服務地方發展,在基礎前沿、高端裝備、重大工程、示范應用、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創新成果,并根據各平臺的定位提出了未來5年的發展方向和預期目標。
學術委員會對實驗室近年來取得的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對實驗室今后的建設和發展方向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會上還舉辦了《向天探測10000米:中國大氣環境立體監測關鍵技術攻關紀實》新書發布會,黃晨光書記主持會議。劉文清院士作了題為“環境光學25周年回顧與展望”的大會報告,回顧了安光所環境光學團隊的發展歷程,闡述了新形勢下環境光學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對未來的發展方向提出了希望。
劉建國在總結發言中表示,專家們的意見是實驗室未來工作努力的方向,專家的期待也是實驗室集體發力的重點。實驗室將在未來工作中加快發展步伐,把大氣環境監測推上新的臺階,為實現美麗中國和雙碳國家戰略提供原始創新的技術支持。
會場
致辭和授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