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光電子中心生物醫學光學研究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聯合,系統性的研究了皮膚糖基化終產物(AGE)在糖尿病及其并發癥中的應用價值,并在國內外率先提出AGE與年齡乘積這一新指標(AGEage),對糖尿病其并發癥的早期發現具有重要臨床意義。相關臨床研究結果連續發表在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Frontier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Nutrition, Metabolism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等國際學術期刊上。
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中科院STS、中科院“一帶一路”專項、國家中醫臨床科研專項、安徽省科技重大專項等項目的支持下,安光所光電子中心團隊攻克多項關鍵技術,研制了糖尿病無創檢測儀系列儀器,均已獲NMPA、CE認證,裝機用戶覆蓋中國大陸31省份,并進入印度、泰國,服務超過800萬人次。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上海市糖尿病臨床醫學中心是一個集臨床、科研、教學為一體的綜合性機構,是國家重點學科、國家重點臨床專科(內分泌)、上海市糖尿病臨床醫學中心、國家代謝性疾病樣本庫、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上海市糖尿病重點實驗室等所在地。
合作團隊開展了AGE指標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糖尿病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疾病(LEAD)、糖尿病頸動脈粥樣硬化(CAS)等糖尿病并發癥中的臨床應用研究,通過問卷以及相關篩查技術采集包括吸煙情況、病史、體格檢查(BMI、血壓等)、藥物處方使用(降壓藥、降糖藥、降脂藥等)、生化檢查[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肌酐(Cr)、空腹C-肽(FCP)、糖化血紅蛋白(HbA1c)、糖化白蛋白(GA)和空腹C肽、腎小球濾過率(eGFR)等]、AGE等臨床資料,建立了超過1500例的糖尿病人群詳細數據庫,較大的臨床樣本量和詳細的臨床信息記錄使得臨床結果更加可靠。
研究結果顯示對于VTDR(威脅視力的DR)患者,AGE的早期篩查價值顯著優于HbA1c(P = 0.002),此時AGE的最佳切點為77.1。此外,考慮年齡對AGE水平及糖尿病并發癥的影響,首次提出了AGEage指標,把AGE和年齡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結果顯示AGEage在早期預測LEAD、CAS方面優于糖化血紅蛋白(HbA1c),此時AGEage的最佳切點為43.2。由此,研究提示,非侵入法測定的AGE和AGEage,可能是較HbA1c更適合用于反映高血糖不良預后及早期識別VTDR、LEAD、CAS高危患者的簡易指標。系列研究為AGE指標更好的應用于臨床提供了循證依據,促進了該技術的進一步推廣應用。
周健主任醫師、王貽坤研究員,及應令雯醫生、沈赟醫生、張洋博士分別為上述系列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張元志副研究員、王全福副主任及團隊多位骨干為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術及工程化支撐。

發表論文

AGEage用于預測2型糖尿病CAS的ROC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