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固體所極端環境量子中心研究人員發現二硫化鉬(MoS2)在高壓下發生電荷密度波轉變的跡象,這一發現將對理解MoS2在更高壓下的超導電性具有指導意義。該研究成果于近日在《物理評論B》 (Physical Review B, 97, 214519 (2018))上在線發表。
超導是一種宏觀的量子現象,通常在非常低的溫度下發生,材料從正常態進入超導態的溫度被定義為超導轉變臨界溫度。較低的超導轉變臨界溫度是目前限制超導應用的最大障礙,因而理解超導的成因是提高超導體超導轉變溫度的關鍵。
大量研究表明,超導的出現通常伴隨著競爭序(比如電荷密度波、自旋密度波、反鐵磁序)被對體系所施加的外部熱力學參數(比如壓力、化學摻雜)的抑制,因此對超導競爭序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超導的形成機理。過渡金屬二硫族化合物超導體(如:2H-NbSe2、2H-TaS2、2H-TaSe2等)在發生超導轉變之前都發生電荷密度波轉變,低溫下與超導轉變共存競爭。前期研究已表明:過渡金屬二硫族化合物MoS2在低溫及90 GPa的壓力條件下進入超導態,然而其超導態的成因依然是未解之謎,電荷密度波是否存在有待確認。
基于此,固體所研究團隊利用金剛石對頂砧產生高壓,結合高壓低溫電輸運及原位高壓低溫拉曼散射技術,對MoS2在低于80 GPa的不同壓力條件下的低溫拉曼光譜和電輸運進行了詳細研究。在高壓(11.2GPa)條件下,MoS2的電阻-溫度曲線上的鼓包標志著電荷密度波的出現。拉曼光譜在34.8GPa,4.5K條件下出現新峰(E′),這個新峰可能來源于電荷密度波轉變導致的布里淵區的折疊。新峰的強度首先隨著壓力的升高而增強,隨后隨壓力升高顯著降低,并伴隨著頻率的軟化。這意味著壓力誘導電荷密度波出現,隨后在超導出現的壓力之前電荷密度波被抑制。
這一實驗發現將對理解MoS2在更高壓下的超導電性具有指導意義,它將MoS2的超導的出現歸因為壓力對電荷密度波競爭序的抑制,對研究其它超導與電荷密度波共存的體系有重要參考價值。
【文章鏈接】https://link.aps.org/doi/10.1103/PhysRevB.97.214519
圖1. MoS2的電阻-溫度曲線。(a)為半導體區域, (b)為金屬區域,其中箭頭為電阻-溫度曲線上的鼓包。
圖2. 二硫化鉬在5.7K不同壓力下的拉曼散射結果。 (a) 在拉曼頻率-壓力坐標下的拉曼散射強度二維圖。 (b) 5.7K不同壓力的拉曼散射光譜。 (c) 5.7K下E′峰的強度隨壓力的變化以及E22g (d) A1g (e) 和E1 2g (f)模式的頻率隨壓力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