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世界聚變能源集團第2次部長級會議暨第30屆聚變能國際大會在成都舉行。等離子體所近50余科研人員參加本次大會,報告內容覆蓋磁約束聚變理論與模擬、聚變能源工程技術、ITER計劃相關研究等多個專題。
李建剛院士作為大會特邀專家出席,并作題為“CRAFT項目綜合進展”的大會報告。徐國盛研究員就“EAST上偏濾器脫靶與無ELM H模兼容的長脈沖運行演示”作報告。龔先祖研究員圍繞“支持ITER新研究計劃的EAST近期實驗成果綜述”進行大會報告。陸坤研究員參與撰寫工程分會會后綜述報告,系統總結了磁約束核聚變實驗裝置在設計、建造與運行維護方面的最新進展,為國際聚變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丁銳研究員作為組委會成員,參與會議報告遴選并主持“托卡馬克進展綜合”分會場。
等離子體所模型裝置展區吸引了多位國內外聚變能組織的資深專家、各國研究機構負責人及企業技術代表前來參觀,并與科研人員圍繞相關技術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此次展覽有效提升了我國聚變能研究的國際顯示度,為拓展實質性國際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此次世界聚變能源集團第2次部長級會議主題為“聚變能:清潔能源未來”,來自27個國家、6個國際組織的約150人參加會議。國際原子能機構第30屆聚變能大會為期5天,主題為“聚變能源的創新與未來——技術、合作與可持續發展”,包括主旨報告、專題會議、技術展覽等環節,議題涉及磁約束核聚變實驗及驗證、理論與模擬、聚變能技術、慣性約束聚變能、其他創新聚變概念等多個領域。

等離子體所科研人員作大會報告?圖/王夙素

領導嘉賓參觀等離子體所模型裝置展區?圖/王夙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