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下午,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智能所謝成軍與張潔團隊、安徽省農科院農業經濟與信息研究所董偉團隊聯合打造的“圖知農業病蟲害大模型”產品在合肥正式發布。
據了解,我國嚴重危害農作物的病蟲害種類有100多種,每年因病蟲害導致糧食損失可達1400萬噸。而現有農業病蟲害監測技術落后,監測調查范圍小、效率低、費時費力;另外,基于深度學習的病蟲害智能識別已經大量應用,但模型分散、精度低、遷移能力弱,泛化性能差;現有的病蟲害服務受限于單一的程序輸出模式,缺乏與用戶之間的互動。
為解決這些痛點難點問題,科學島團隊聯合安徽省農科院農業經濟與信息研究所,在前期技術積累、海量數據等基礎上,經過核心技術攻關、系統研發以及大量示范驗證后,聯合推出“圖知農業病蟲害大模型”。
“圖知農業病蟲害大模型”技術產品是一款面向農業植保應用場景的大模型產品,也是我國首個農業垂直領域病蟲害大模型,是通用人工智能與農業深度融合和科技創新應用的最新成果:首先提升了現有病蟲害智能識別能力,團隊研發的田間病蟲害大模型在田間一類病蟲害的檢測識別精度達到了90%以上,在固定設備下近400類害蟲的平均檢測識別精度也達到了85%以上,相對于傳統目標檢測小模型精度平均提升11%以上;其次,實現了智能問答功能,例如發送一張田間照片,大模型會通過對上下文的分析得出具體病蟲害,并提醒用戶進行防治;第三,實現了智能預測功能,可以對病蟲害發生趨勢、發生面積與發生程度進行預測和預警;最后,實現了智能分析、智能生成功能,不僅可以滿足植保監管部門或植保企業數據庫的調數、數據分析與數據可視化需求,甚至還能生成報表、生成摘要、翻譯文本、撰寫新聞稿等。
“圖知農業病蟲害大模型”的所有場景應用均是基于人機對話方式,在專業性、精準性、互動性、靈活性等方面,將給農業生產帶來更加智能化、精準化的管理手段和服務,助力我國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團隊表示,下一步將統籌目前植保行業現狀和各級主管部門統一監管需求,建設智慧植保領域“兩庫一平臺”,即病蟲害樣本庫、算法模型庫、模型訓練和驗證平臺,形成數據統一匯集,模型靈活調用,樣本、算法模型共建共享的農業病蟲害開放人工智能平臺。其中,核心是構建國內最大的、質量最高的多模態病蟲害樣本庫,并建立病蟲害數據采集、清洗、調用等標準規范。
智能所副所長宋全軍、省農科院經信所所長陳磊、中科合肥技術創新工程院副院長謝成軍、安徽省植保站副站長鄭兆陽參加發布儀式。智能所江勇副研究員、李瑞副研究員匯報了圖知農業病蟲害大模型的建設情況、技術架構,并進行了現場演示。
會場
發布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