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項目“先進核能系統中材料的若干協同損傷作用機理研究”和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CFETR結構材料中聚變中子輻照致氫氦協同效應的等效模擬方法”兩個項目2023年度總結會在合肥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園區順利召開,會議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等離子體所羅廣南研究員團隊和固體所劉長松研究員團隊共同承辦。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建剛、核聚變中心主管盛倩、等離子體所副所長陳俊凌研究員、基金委重大項目專家組主任呂廣宏教授、核聚變能專項責任專家劉長松研究員,項目專家組王宇鋼教授、薛建明教授、冉廣教授、郭立平教授、倪明久教授、羅廣南研究員、陳長安研究員、劉翔研究員、楊文研究員,課題負責人以及項目骨干等近70余人參加會議。總結會由羅廣南研究員、呂廣宏教授、劉長松研究員和薛建明教授共同主持。
會議伊始,陳俊凌研究員在致辭中歡迎各位項目專家以及成員的到來,希望通過此次總結會,各項目組能系統地梳理過去一年的工作,明確后續工作的目標和重點,爭取有序推進工作并順利通過驗收。
項目負責人王宇鋼教授和薛建明教授分別就兩個項目的研究進展進行了匯報。隨后,各個課題負責人就各自承擔課題的進展情況進行了詳細匯報。與會專家聽取匯報后,就項目現階段完成情況給予了充分肯定,針對項目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展開了深入地交流與討論,并給出了切實的建議。李建剛院士在發言中指出,項目立項圍繞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要以目標需求為導向,緊扣實際,各課題之間要注重交流與協作,為推進我國聚變能事業的發展而一起努力。盛倩對項目審計、績效評估等方面提出了總體要求,并表示在項目執行過程中,要關注項目的整體性,緊扣立項目標和驗收指標,系統地推進工作。會后,項目專家和成員共同參觀了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園區。
“先進核能系統中材料的若干協同損傷作用機理研究”是由北京大學牽頭,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等共同參與的研究項目。該項目面向聚變堆材料的發展需求,開展材料協同損傷演化的研究工作,旨在揭示聚變環境下材料內產生的離位缺陷與氫氦原子的協同演化機理,探明離位損傷-氫氦協同效應的實驗規律,為發展國產聚變堆候選材料提供理論與實驗基礎。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固體所劉長松團隊和等離子體所羅廣南團隊依據自身基礎和優勢,分別就協同效應的計算模擬和實驗探究承擔了相應課題。
“CFETR結構材料中聚變中子輻照致氫氦協同效應的等效模擬方法”是由北京大學牽頭,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廈門大學、武漢大學、湖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共同參與的研究項目。該項目面向聚變堆結構材料協同損傷測評需求開展研究工作,旨在構建國產結構鋼中多離子束模擬聚變中子氫氦協同損傷效應的等效實驗方法。其中,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固體所劉長松團隊根據自主搭建的多尺度模擬平臺承接了相應課題,力圖建立多束離子輻照與聚變中子輻照的等效模擬方法,進而從計算模擬上揭示離子-中子輻照等效的關鍵物理圖像和依賴參數,以期為后續實驗方法的發展提供關鍵參考并相互印證。
項目負責人匯報
基金委重大項目課題匯報
科技部核聚變能專項課題匯報
李建剛院士和盛倩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