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上午,中科合肥智能育種加速器創新研究院平臺建設研討會在科學島會議中心召開。研討會旨在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凝練平臺建設思路,促進智能育種加速器平臺高質量發展。
中國農業大學王喜慶教授,南京農業大學王秀娥教授、王巍教授,華中農業大學章元明教授,云南省農業科學院楊木軍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丁勇教授、馬世嵩教授,安徽農業大學馬傳喜教授、程備久教授、魏鵬程教授、常成教授,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李澤福研究員,以及荃銀高科種業副總經理張從合、豐樂種業副總經理王浩波、江淮園藝種業總經理戴祖云、安徽皖墾種業副總經理王永玖等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代表出席此次會議。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智能所黨委書記、中科合肥智能育種加速器創新研究院院長吳麗芳,智能所副所長高理富分別主持會議。
吳麗芳首先介紹了“合肥智能育種加速器”建設進展情況。項目具有5個功能定位:提升育種科學交叉創新研究能力、突破智能育種原創關鍵核心技術、輸出育種加速標準化技術和產品、提供“未來品種”種源解決方案、打造“育種 4.0”示范工程。其建設內容包括一個智能育種中心和三條加速線,通過離子艙、逆境艙、加代艙等軟硬件設施建設,實現加速種質創新、加速種質鑒定和加速種質穩定,篩選和培育適應未來氣候變化和食物營養需求的抗逆性強、生態區域適應廣的超級底盤品種,推動作物育種模式里程碑式的變革,同時為突破性核心種質資源創新和育種加速等提供國際一流的研究和服務平臺。今年9月份智能育種加速器平臺預研項目正式啟動,成立了第一屆專家委員會并召開了第一次專家委員會,項目預研基地選址在北城宇橋生態園,預研基地建設正在長豐縣委縣政府的大力協助下加速推進中。
隨后,與會專家圍繞育種加速器平臺建設的關鍵技術、重點任務、設計運行等問題開展交流與研討。馬傳喜作題為《加速器服務小麥育種項目的思考》的報告;楊木軍作題為《小麥DH技術在云南的研究應用》的報告;章元明作題為《作物種業優異基因挖掘方法學研究的新進展》的報告;王巍作題為《小麥基因編輯與快速育種技術的開發》的報告;曹會彬作題為《智能育種標準艙關鍵技術研究》的報告;賈華作題為《植物照明連續全光譜射頻等離子體光源開發》的報告;湯才國作題為《光溫調控小麥周年加速迭代及模型艙的設計》;王琦做作題為《作物種子發育動態過程檢測裝置研發》的報告;周林立作了題為《面向育種4.0的數字育種平臺研發》的報告。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支持長豐成立中科合肥智能育種加速器創新研究院,合肥物質院提供人才支持,長豐縣人民政府提供預研和建設場所及條件支持,目標是建設綜合水平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育種重大設施平臺,打造種業創新高地,支撐合肥 “種業之都”建設。
會場
吳麗芳匯報平臺建設進展
專家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