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安光所舉辦2022年安光所中層管理人員研討會。中科院合肥研究院院長劉建國、黨委書記黃晨光、副院長吳海信,安光所劉文清院士、首席科學家王英儉和饒瑞中、總工喬延利、所領導班子及中層管理人員110余人參會。
會議圍繞加強中層管理人員的政治思想認識,提升科研組織與業務能力,新時期國家科技創新需求以及研究所的發展機遇等展開了研討。
吳海信結合近現代中國科技史,詳細闡述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理解》心得。鴉片戰爭后,中國先后出現了科學救國、技術救國、科教救國、科學救國的思潮和運動,直至現代科教興國、科學強國戰略興起,科技體制改革深化、自主創新能力建設逐步實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世界。中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
安光所學術所長劉文清院士結合近期科學界的動向,作了題為《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做時代浪潮的奮斗者——安光所發展機遇與挑戰》的報告。歷史證明,現代化進程總是與科技創新發展緊密耦合。五次科技革命以來,從載人航天到探月探火,我國科技創新在諸多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在全球政治格局演變、創新格局變化的現今,國家正著手建設科技發展新格局,安光所應當在碳達峰碳中和領域、高端儀器裝備領域、光電子與光學工程有所作為。
黃晨光在聽取各中心報告后表示,目前大環境下,科研團隊在國家各類科技項目中的份額要保持穩定,研究所應從自身定位出發,應對變化,了解科研管理流程上的各個節點,通過經費和人力投入疏解堵點。黃晨光還對安光所七個中心分別提出了中肯建議。
劉建國指出,安光所2022年攻堅克難,完成了多項重要的科研任務,為合肥研究院的改革、穩定和發展發揮了“穩定器”和“壓艙石”的作用。中科院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正在深化機制體制改革,重組國家隊,并推動國際化合作的試點,2022年合肥研究院入選中科院國際化試點,希望通過試點帶動整個科學島國際化合作新局面。2023年,希望可以通過400米大氣環境氣象梯度觀測塔的建設,帶動安光所的氣象、環境、大氣湍流等方向的基礎研究、人才隊伍建設。
所屬七大中心中層管理人員立足中心定位和學科特色,圍繞在現今的國際形勢、經濟形勢等大環境下,推進“黨建和科研同頻共振、雙促進”,聚焦主責主業謀求進一步發展的思路,并進一步探討了在扁平化管理下,加強科研管理效率、注重人才團隊建設等議題。
本次培訓會議為全所中層管理人員提供了當今世界格局的演變、科研界的挑戰與機遇、研究所未來發展方向等借鑒,并通過相互間的深入交流研討,進一步統一思想,取得了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