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2019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在京隆重舉行。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光所牽頭承擔、劉建國研究員領銜完成的“工業園區有毒有害氣體光學監測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針對工業園區有毒有害氣體來源識別、排放監控、以及突發事件應急預警的技術需求,國家急需建立“數據準確、響應及時、覆蓋全面”的工業園區有毒有害氣體監測技術體系。十余年來,針對工業園區高溫、高濕、高粉塵、高振動等惡劣工業環境,合肥研究院安光所研究人員組成的項目團隊創建了工業園區有毒有害氣體高溫光譜數據庫和排放通量解析算法;創新發展了惡劣工業環境下激光光譜、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等一系列光譜分析應用關鍵技術,自主研發了點源排放連續監測、線源泄漏自動檢測、面源排放通量光學遙測和車載走航觀測等光學監測設備;突破了工業園區有毒有害氣體衛星遙感反演技術;通過系統集成自主研發的有毒有害氣體光學監測方法、光譜數據庫系統、光譜分析軟件系統,結合大氣痕量氣體成分衛星反演算法軟件,形成了一種工業園區有毒有害氣體光學監測整體解決方案,實現了“點-線-面-區域+移動監測”四位一體的工業園區有毒有害氣體全方位光學監測,為工業園區有毒有害氣體的監測布下“天羅地網”。
項目研究團隊所研制的系統已在四川、云南、安徽、甘肅、江西、內蒙古等地石化、冶金、水泥、電力等行業,以及鄂托克旗建元煤化、山東鋼鐵、山東金誠重油化工、四川普光氣田、福建泉惠石化、山東京博石化、甘肅慶陽石化、溧陽新材料工業園區、蘇州吳中等工業園區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該系統的實際應用,有效彌補了現有監測技術在工業園區監測手段、監測內容和監測范圍的不足,填補了工業園區有毒有害氣體全方位監測領域技術空白,為我國工業園區有毒有害氣體控制與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學數據,取得了很好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為我國工業園區有毒有害氣體環境風險預警體系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撐。
由于我國工業園區的環境風險預警體系建設剛剛起步,園區對于有毒有害氣體的現場監測技術及設備的需求巨大,該項目成果的應用前景廣闊。
現場
證書
工業園區有毒有害氣體光學監測儀器設備工程化和產業化開發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