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健康所劉青松藥學團隊研發出一種能夠抑制炎癥的新型BMX激酶不可逆抑制劑IHMT-15130,該化合物在心肌肥大的小鼠模型上展現出良好的治療效果。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美國化學學會旗下化學生物學領域期刊ACS Chemical Biology。
心肌肥大常伴隨高血壓、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臟病及心力衰竭等多種心臟疾病發生,是預測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重要指標。研究表明,X染色體連鎖的骨髓酪氨酸激酶(BMX)是心臟動脈內皮細胞中的關鍵信號轉導蛋白,其功能異常與心肌肥大的病理進程密切相關,因此被認為是治療心肌肥大的潛在靶點。
在本研究中,科研團隊報道了一種高活性、高選擇性的不可逆BMX激酶抑制劑IHMT-15130。該抑制劑通過共價修飾BMX激酶的半胱氨酸496位點(Cys496)發揮作用,對BMX激酶顯示出強效抑制活性(半數抑制濃度?IC50為11.9 nM)。與已獲批的BTK/BMX雙重抑制劑伊布替尼(Ibrutinib)相比,IHMT-15130對于CSK激酶的選擇性顯著提高(IC50>25000 nM),從而有效避免了因抑制CSK所導致的心房顫動和出血風險。
科研團隊通過一系列體外及體內實驗發現,化合物IHMT-15130可以有效抑制炎癥細胞因子分泌,阻斷炎癥相關信號通路,并且在血管緊張素Ⅱ(AngⅡ)誘導的小鼠心肌肥大模型中顯著減輕心肌肥厚程度。基于其效力和安全性,IHMT-15130不僅在治療心肌肥大方面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還可以作為研究工具分子,深入解析BMX激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信號調控機制。
該研究工作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安徽省科技重大專項和中國科學院青促會等項目的支持。
文章鏈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chembio.4c00875
IHMT-15130在小鼠心肌肥大模型中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