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智能所離子束中心吳躍進研究員團隊在我國稻田氨揮發損失研究方面取得進展,開發出一種稻田氨揮發評估系統,可為稻田氮肥管理和綠色減排提供科學依據。相關成果已在環境科學核心期刊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上發表。
水稻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水稻生產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具有重大貢獻。合理施用氮肥是保持水稻豐產的重要前提,在稻田溫熱淹水環境下,礦質氮多以銨態氮形式存在,易通過氨揮發途徑損失,造成氮肥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稻田氨揮發損失與施氮措施密切相關,然而,目前有關我國稻田氨揮發對不同施氮措施的響應還缺乏系統研究。
團隊依托安徽省環境友好高效化肥農藥工程研究中心,聯合共建單位收集我國稻田氨揮發等數據,建立稻田氨揮發、土壤性質與施氮量數據集,采用逐步剔除方法探明影響稻田氨揮發的關鍵因素,建立不同地理尺度的氨揮發評估模型。研究結果表明,施氮量、施氮次數、地表溫度和土壤粉粒含量是影響稻田氨揮發的關鍵驅動因素。
在190-210 kg N ha-1的施氮量下,水稻豐產與氨揮發減排的綜合效益最佳。在實際施氮量下,我國每個水稻季的氨揮發損失量約為85.2萬噸(折純氮),氨排放因子約為12.7%。湖北、安徽、江蘇等省份的稻田氨揮發總量較高,廣東、海南、臺灣等省份的稻田氨排放因子較高。在此背景下,團隊融合基礎數據集和氨揮發核心算法,進一步開發“稻田氨揮發評估系統V1.0”,可以在田塊、全省及全國三種地理尺度下評估稻田氨揮發量和氨排放因子,為優化施肥策略、減少氨排放、及開展農業與環境科學研究提供依據。
團隊楊陽副研究員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該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
文章鏈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1344924003367?dgcid=coauthor
圖1 稻田氨揮發的關鍵驅動因素
圖2 我國各省的稻田氨揮發總量和氨排放因子
圖3 稻田氨揮發評估系統V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