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能所吳正巖和張嘉團隊在響應型農藥控釋體系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工作解決了傳統殼聚糖基控釋農藥需要額外施用酸性溶液觸發農藥釋放可能引發的二次污染問題,制備的紫外光響應的控釋農藥有望更加高效、經濟、安全地控制蟲害,對于農藥減施增效和促進綠色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相關成果已被農業領域權威期刊Pest Management Science 接收發表。
傳統農藥沉積于靶標表面后,常常因飄移、受熱蒸發、遇光降解等因素的影響而導致農藥大量流失,使得農藥靶標利用率較低。為此,研究人員提出,可以嘗試通過外部環境刺激來調節載體中農藥活性成分的釋放,使得農藥的釋放量能夠符合不同時期病蟲草害的發生對農藥的需求,從而顯著降低農藥的損失。
課題組成功將光敏分子修飾于殼聚糖鏈上,構建了一種紫外光響應的殼聚糖基農藥控釋體系。在紫外光照射下,該光敏分子會原位轉變為酸性物質,使殼聚糖發生溶脹行為,從而促進農藥釋放。該體系不僅能夠精準地調控農藥釋放,還避免了傳統的殼聚糖基農藥控釋體系必需依靠外加酸性溶液從而可能引發環境污染的問題。因此,該技術在控制農藥流失、提高農藥利用率和保護農業生態系統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該工作得到了安徽省高校協同創新項目和科學島創新創業項目的經費資助。
文章鏈接:https://doi.org/10.1002/ps.6854
技術原理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