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載大氣主要溫室氣體監測儀(GMI)監測到湯加火山爆發區域溫室氣體濃度變化
2022年1月,位于南太平洋的湯加王國境內海底火山發生猛烈噴發。火山爆發后,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熊偉研究員團隊利用高光譜觀測衛星(GF-5B)和高分五號衛星(GF5)搭載的溫室氣體載荷GMI數據開展了溫室氣體濃度監測分析評估。
火山爆發會釋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硫化氫等氣體,是重要的溫室氣體自然源,對地球的大氣環境和氣候變化會產生長遠影響,作為近30年來最強的火山爆發事件之一,湯加火山爆發是否會影響全球氣候頗受外界關注。
GMI載荷是目前我國唯一在軌運行的溫室氣體遙感載荷,通過對2019年1月、2020年1月、2022年1月火山附近的澳大利亞及新西蘭上空的溫室氣體監測數據反演,結果表明:火山爆發前的2019年1月和2020年1月南半球陸地上空大氣CO2濃度年際波動較為穩定,增量約為2ppm;受湯加火山爆發前后氣體溢出及噴發的影響,2022年1月份湯加火山附近陸地的CO2濃度增量超過正常的年際波動,超出年際增量約2ppm。后續高光譜觀測衛星GMI將強化監測火山活動產生的大氣CO2,并評估其對全球生態環境及氣候變化的影響。
溫室氣體濃度監測區域
(紅框為監測區域,星號為湯加火山爆發點)
2019-2022年1月份CO2監測結果(GF5/GMI、GF5B/G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