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健康所楊良保研究員課題組在細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活性分析方面取得新進展,提出β-半乳糖苷酶活性評價SERS新策略。其成果以“In-situ SERS readout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beta-galactosidase activity assay based on X-gal staining in shortening incubation times”為題,在線發(fā)表于國際學(xué)術(shù)期刊Talanta。
β-半乳糖苷酶是廣泛使用的細胞衰老標志物。目前,基于X-gal(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的細胞染色觀察,是β-半乳糖苷酶活性評價的常用方法,染色時間通常需要12小時以上。然而,由于細胞生長狀態(tài)和酶活性不一致,染色時長對評價結(jié)果的影響非常大。對于染色微弱的細胞,由于達不到觀察靈敏性要求,容易誤判或遺漏。延長染色時間,雖然可以提高染色強度,然而同時產(chǎn)生高的染色背景和假陽性結(jié)果。所以,在不同觀察時段,往往難以獲得一致的、可靠的評價結(jié)果。
課題組李紹飛博士揭示了X-gal染色高背景和假陽性的成因,認為不溶性的X-gal水解產(chǎn)物,隨染色時間延長會依賴有機物媒介而逐漸擴散,造成非特異性染色,從而針對性提出表面增強拉曼光譜技術(shù)(SERS)對染色細胞進行原位靈敏快速分析的策略,以克服不同染色時長對評價結(jié)果的影響。研究結(jié)果表明,該策略能在數(shù)小時內(nèi)靈敏識別和定位β-半乳糖苷酶活性細胞,不僅減少了時間消耗,也極大改善了分析結(jié)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該研究,為衰老研究和抗衰老療效評價等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學(xué)基礎(chǔ)。
該項研究受到國家自然科學(xué)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文章鏈接: https://doi.org/10.1016/j.talanta.2021.122689。
SERS原位識別染色細胞:(A)縮短染色時間提高染色結(jié)果可靠性策略原理;(B)不同時間細胞染色情況;(C)和(D)縮短時間下細胞染色情況及SERS原位分析。藍色條帶處為β-半乳糖苷酶陽性染色細胞SERS特征峰。紅色和黑色三角分別指示了被檢的染色陽性和陰性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