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強磁場中心強光磁集成實驗裝置關鍵技術預研團隊通過攻關,發展了一臺大孔徑高場磁體(HM2),在148毫米的大孔徑內,可提供25特斯拉中心磁場強度。該磁體為我國科學家在探索新型有機超導體、材料生長與改性以及下一代實用化高溫超導材料等一系列前沿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甚至是應用研究提供了全球獨一無二的大口徑高場實驗條件。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強磁場中心作為強磁場安徽省實驗室的建設單位,加快突破高場磁體核心關鍵技術,推動磁體技術創新發展,承擔了強光磁集成實驗裝置關鍵技術預研項目,針對高場大口徑磁體關鍵技術開展攻關研究。 團隊對混合磁體HM1的內水冷磁體進行了孔徑規格多樣化改造,在保留原有32毫米孔徑的基礎上,新增了148mm的孔徑規格。這種高性能參數的磁體當前還未見報道,填補了強磁場領域內一項空白。
HM2磁體拓寬了現有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的實驗條件,改變了我國科研工作者如需開展高穩態場下高溫超導導體或電纜性能的研究,均須前往國外開展測試工作的局面。
這項研究工作獲得了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強光磁集成實驗裝置關鍵技術預研項目的支持。
HM2磁體25.16T核磁共振信號
在HM2裝置上進行高溫超導電纜的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