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離子體所裝置主機工程研究室彭學兵課題組在ITER快控線圈貫穿件的結構完整性評估取得新進展,該研究成果以“Structural integrity assessment for ITER lower VS coil feedthrough”為題發表在核聚變領域權威期刊Nuclear Fusion。
快控線圈作為聚變堆堆芯部件之一,在裝置運行時,需要承受熱載荷、電磁載荷、地震等多種載荷或工況組合的作用,這些部件的結構安全直接關系到裝置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結構安全評估在未來聚變堆的堆芯部件設計中至關重要。
課題組針對ITER快控線圈本體圓柱形結構特點、非規則變化運行電流和電磁力等特性,在參考法國RCC-MR、美國ASME標準和ITER SDC-IC等設計標準基礎上,引入Bree-diagram靜態應力評價準則,結合雨流計數法、Neuber法則和Miner損傷線性累積法計算循環疲勞壽命,進而實現了ITER快控線圈貫穿件全面的結構完整性評估。
以上研究成果對于聚變堆芯部件關鍵結構的安全評估具有參考意義。相關研究受到ITER國際合作項目的資助以及和ITER相關科研人員的支持。
論文鏈接: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088/1741-4326/abd195
圖:結構完整性評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