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光所趙南京研究員課題組在藻類光合抑制效應水質生物毒性檢測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結果在《光學學報》以優秀論文發表。
在生態毒理學中,評估毒性的時間是一個關鍵因素。能夠快速產生毒性結果且不喪失敏感性的測試方法將是主要發展趨勢。基于藻類光合活性參數的生物毒性監測方法,突破了傳統“藻類生長抑制試驗”毒性檢測方法受細胞繁殖周期限制、測量周期長的瓶頸,具有響應快速、參數豐富、測量簡捷的特點,是極具潛力的水體污染毒性快速監測預警手段。
該項研究以葉綠素熒光為藻類光合作用過程探針,開展了苯酚急性毒性作用下的72小時與70分鐘內蛋白核小球藻的光合抑制試驗,研究了不同毒性強度下藻類各光合活性參數的響應規律。結果表明苯酚急性毒性對光合活性參數Fv/Fm、rP、α、Ek、JVPⅡ的抑制效應顯著,5分鐘內毒性效應就能達到穩定。研究結果為水質生物毒性檢測、生態毒理學研究及毒性物質快速檢測等提供了一種新方法。
該項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安徽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等項目資助。
文章鏈接:http://www.opticsjournal.net/richHtml/gxxb/2019/39/12/1217002.html
不同濃度苯酚脅迫5分鐘后光合活性參數響應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