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員制備出“優質”癌癥碳基藥物載體——碳基納米盤
近期,中科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王輝研究員與華盛頓大學Miqin Zhang教授等在癌癥碳基藥物載體方面取得新進展:制備出一種類紅細胞納米載體---多功能熒光介孔碳基納米盤。
納米尺度的藥物輸送載體因其響應型的藥物釋放、多模型的體內成像以及復合治療的協同效應,近年來在生物醫學領域展現了極高的應用前景。然而,納米輸送載體在腫瘤組織的較低聚集率一直限制著癌癥的治療效率。通過控制納米材料的尺寸分布、表面性質以及形貌結構可以有效地提高藥物輸送載體在腫瘤組織的聚集效率并實現癌癥的高效治療。
王輝、Miqin Zhang等科研人員以調控藥物輸送載體的形貌結構為出發點,利用金屬有機分子(二茂鐵)為前驅體,采用溶劑熱法和酸腐蝕等手段制備出“多功能熒光介孔碳基納米盤”。與碳基納米球相比,碳基納米盤展現了更高的體外腫瘤細胞攝取率與體內腫瘤組織聚集率。
同時,碳基納米盤還展現了波長調控的熒光成像能力和較高的抗癌藥物載藥率(阿霉素,94.78wt%)。由于親水性的表面性質和近紅外光熱轉換性質,碳基納米盤實現了pH/近紅外刺激響應的藥物釋放能力。體內治療結果顯示,碳基納米盤可以同時實現癌癥的光熱治療與藥物化療,展現了抑制腫瘤生長的協同型效應。
相關結果以Biconcave Carbon Nanodisks for Enhanced Drug Accumulation and Chemo-Photothermal Tumor Therapy為題發表在國際期刊《先進健康材料》(Adv. Healthcare Mater. 2019,1801505)。華盛頓大學Qingxin Mu博士與王輝研究員為共同第一作者,王輝研究員與Miqin Zhang 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研究工作獲得中國科學院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等項目的資助。
論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hm.201801505。
碳基納米盤的合成示意圖和形貌結構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