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等離子體所應用等離子體研究室陳長倫課題組在國際材料期刊《材料科學進展》(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發表題為“Emerging natural and tailored materials for uranium-contaminated water treatment and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的長篇綜述論文。
《材料科學進展》是國際材料科學研究領域的頂級綜述性學術期刊,主要刊登在材料科學與工程某一研究領域最新研究進展的權威性評述論文,每年出版約42篇綜述性文章,2017-2018最新影響因子23.75。
在核電的快速發展以及核能的和平利用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大量放射性廢物,其中,鈾是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在水體中具有高度可溶性和流動性,若釋放到環境中將給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帶來嚴重威脅。因此,如何安全和有效地去除水體環境中的鈾對于公眾健康和環境保護來說都具有重大的意義。幾十年來,已經發現多種不同的天然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可用于放射性鈾的富集與治理,引起了放射化學和環境科學家的廣泛興趣。該論文基于課題組前期發表的大量代表性研究成果,系統概述了不同材料(分為無機材料,有機材料,碳家族材料,多孔框架材料四大類)從水溶液中富集鈾的國內外研究進展,目前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的應用前景。
該論文第一作者是等離子體所研究生謝憶,共同通訊作者是等離子體所陳長倫與華北電力大學王祥科教授。
上述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的支持。
文章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7964251930012X?via%3Dihub
不同材料富集放射性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