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在蚌埠市懷遠縣龍亢農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糧食豐產增效科技創新專項(簡稱糧豐專項)項目組會同農場專家、農技人員,對技術生物所承擔的子課題“節本豐產增效周年優化施肥與多元養分協同關鍵技術”水稻示范區組織測產。
龍亢農場土壤類型為砂姜黑土,土壤肥力較差,水稻采用旱直播種植模式,總體產量水平偏低。該地區作物生產長期依賴高量化肥投入,肥料損失和環境污染風險較高,作物養分利用率偏低。課題針對該區域水稻生產問題,試驗推廣控失肥和生物有機肥等新型肥料產品,示范有機無機配合、氮肥減量等技術,以期提升水稻生產力和肥料養分利用效率。
測產結果表明,控失肥全量示范田水稻平均畝產547公斤,較對照田(常規肥全量,482公斤)增產13.5%;控失肥減氮10%示范田水稻平均畝產551公斤,較對照田增產14.3%;控失肥減氮20%示范田水稻平均畝產429公斤,較對照田減產11.0%;而控失肥減氮20%配合生物有機肥示范田水稻平均畝產492公斤,較對照田增產2.1%。上述結果說明,合理減少控失肥投入(減氮10%)可實現減肥不減產;在較大幅度減少控失肥用量的情況下(減氮20%),水稻減產明顯,但配合施用有機肥可改善水稻生產力。
糧豐專項“江淮中部農田耕作改土培肥與糧食作物水肥互促節水保肥關鍵技術研究”由安徽農業大學牽頭,安徽省農科院、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協作實施,技術生物所主要承擔周年優化施肥與地力提升增效的課題工作。課題將通過4年項目實施,系統評估周年優化施肥與多元養分協同關鍵技術的應用效果,探索基于新型緩釋肥料和高效有機肥料的節本增效糧食生產模式,為提升江淮地區糧食生產力、實現環境友好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
控失肥示范田水稻長勢良好
調查示范田水稻生長情況
不同處理水稻穗生長情況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