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項目針對化工園區污染排放監測、控制和減排的迫切需求,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一系列化工園區污染氣體(VOCs、NH3、NOx、SO2等)排放的點/線/面監測設備,構建了化工園區空氣質量、無組織排放以及污染排放通監測系統,實現對化工園區復雜污染物濃度、分布以及排放量的立體監測。
項目組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揮發性有機物開放光路監測系統,污染排放監督性監測的便攜式紫外/紅外分析儀,污染氣體分布及排放通量移動遙測系統,突破了紫外、紅外光譜測量的多項工程化關鍵技術。采用多點定標和多譜段擬合算法核心技術,解決了在化工園區復雜背景條件、不同氣體光譜之間的交叉干擾問題。研究成果在安慶石化、上海金山石化等地開展了示范工程的集成應用,實現了對于化工園區環境質量、無組織排放和通量監測的立體監測,并服務于國家重大活動G20、金磚會議等的空氣質量保障與評估工作,部分技術系統進行了產業化,項目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項目首席劉文清院士介紹了項目背景、完成情況和項目成果,謝品華研究員報告了技術研制報告以及財務報告。與會專家聽取了匯報、審閱了相關材料,對項目執行情況及應用示范等內容進行了質詢和討論。項目完成了全部研究內容,達到了任務書的考核目標和各項技術指標,驗收專家組一致同意通過該項目驗收,并建議加快相關科技成果應用的行業標準制定,為我國開展化工園區污染監測、VOC調查、厘清污染狀況提供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技術系統,實現化工園區由“點源監測”向“點-面-區三位一體的污染監測”的跨越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