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資源環境處處長王磊、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副院長劉建國、項目首席專家劉文清院士,以及安光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吉林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溫州醫科大學、中科院遙感所、中科院南京地湖所、中科院大氣所、中科院地理所、杭州聚光、廣州禾信等12家單位的13位研究課題負責人和部分課題骨干出席了會議。
驗收會上,劉文清院士介紹了項目研究背景、組織實施和完成情況,劉建國研究員匯報了項目技術研制報告和項目成果。與會專家聽取了匯報、審閱了相關材料,對項目執行情況及應用示范等內容進行了質詢和討論。驗收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完成了任務書中規定的研究內容,達到了任務書中規定的考核目標和技術指標,全面實現了立項批復中提出的項目總體目標,一致同意通過項目技術驗收。
“先進環境監測技術設備”重大項目是針對國家近期及中長期環境質量改善、污染物減排控制、環境變化對監測技術和設備的需求,以環境監測技術研發為核心,進行關鍵共性技術研發、系統集成、技術驗證,形成相應的環境監測支撐技術,研發相關的儀器設備,培育環境監測戰略性產業而設立的大型科研項目。
具體來看,該項目開發了一系列環境質量和污染源原位現場監測、水源水質安全監測與預警、環境污染時空分布監測技術和設備,在大氣污染物的質譜/光譜快速在線監測、水體污染物的生物監測與衛星遙感、土壤重金屬污染物多元素快速監測等方面取得了創新性成果,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低成本高性能環境質譜監測儀、城市路網機動車尾氣排放實時監測設備、多參量高集成度光電子環境監測儀、低成本智能化環境氣體傳感器、水質安全生物預警監測系統、機載大氣和水環境污染監測設備、湖庫型飲用水源地富營養化監測預警系統、有毒氣體的高效富集分離與檢測系統、星-機-地生態環境質量遙感監測系統、特大城市大氣邊界層理化結構探測與模擬系統、土壤重金屬污染現場監測設備、水中鉛汞鎘的生物熒光檢測設備,關鍵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目前,該項目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00余項,獲得軟件著作權60余項,發表SCI/EI論文237篇,形成了一支具有較強實力的先進環境監測技術設備研發團隊,項目成果取得了較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并具有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
本項目的順利驗收標志著我國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點、面、網、立體遙感、綜合多參數的系列環境監測技術、系統及產品,全面提升了我國的環境監測技術水平,促進我國先進環境監測技術產業的跨越發展。
驗收會場
與會專家與項目、課題人員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