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合肥腫瘤醫院李海、王宏志、胡宗濤、樓建軍、楊立狀、周燕飛聯合團隊的“放療腦”研究工作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上。哈佛醫學院神經影像專家Lauren J. O'Donnell教授代表上述期刊編委會撰寫編委評論,認為這項研究創新性地采用了基于纖維束的量化分析方法,為未來的“放療腦”研究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思路。
放療是腦部腫瘤治療的重要手段,在放療規劃中需重點考慮放療效果與腦功能保護兩個關鍵因素。為了達到最優的放療質量,中科院合肥腫瘤醫院從2017年起,聯合放療、影像、認知、臨床專家,組成“放療腦”聯合研究團隊,致力于精確放療及遲發放射性腦損傷風險的早期評估和干預研究。項目啟動以來,聯合團隊以鼻咽癌患者為主要研究對象,在放療規劃時,對關鍵腦神經核團-海馬,進行充分保護,并在放療前、放療中及放療后分別采集患者的MRI神經影像學數據和神經認知數據,實時跟蹤放療效果,評估放療質量,以期建立遲發放射性腦損傷風險的早期預測模型,為最大化患者的治療質量提供技術手段。2021年,在部分前期數據的基礎上,團隊采用基于纖維束的分析方法,探索了鼻咽癌患者大腦主要神經纖維束的放療敏感性,為將來個性化放療奠定了基礎。
博士研究生劉錦是該論文的第一作者,腫瘤醫院首屆“優青計劃”入選者甘晨醫師是論文的共同作者。
中科院合肥腫瘤醫院擁有亞洲領先的放療設備和專業的多學科交叉團隊,面向提高腫瘤患者長期生存質量的最高目標,進行了一系列關于精準放療和功能保護的臨床型科學研究。截止目前,醫院已成功申請3項“放療腦”有關的神經影像學交叉研究項目,包括1項安徽省重點研發計劃、1項安徽省面上基金和1項安徽省衛健委項目。該研究同時得到醫院“臨床重點培育專科-醫學影像科”項目和“優青計劃”支持。未來,中科院合肥腫瘤醫院的“放療腦”研究將繼續深入,以期為放療病人的治療、康復和長期生活質量保駕護航。
文章鏈接:
1. O'Donnell, L.J., Editorial for "Early-Onset Micro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Neuronal Fiber Bundles During Radiotherapy". 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2022. https://doi.org/10.1002/jmri.28109
2. Liu, J, Wang W, Zhou Y, et al., Early-Onset Micro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Neuronal Fiber Bundles During Radiotherapy. 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2022. 56(1): p. 210-218. https://doi.org/10.1002/jmri.28018
放療期間白質纖維束微觀形態學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