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腫瘤醫院腫瘤轉化醫學研究中心與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普外科合作發現一例罕見的同時攜帶APC和MLH1胚系突變的結直腸癌患者,并且研究了其腫瘤的體細胞突變特征,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遺傳學領域知名期刊Genes & Diseases。
大約10%的結直腸癌是由于遺傳的癌癥易感基因突變導致。最常見的遺傳性結直腸癌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和遺傳性非息肉性結直腸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它們分別是由APC 基因和錯配修復基因(MLH1,MSH2,MSH6和PMS2)胚系突變引起,APC 基因突變和錯配修復基因突變同時遺傳非常罕見。在這項研究中,項目合作團隊在一個結直腸癌家族中通過全外顯子組測序發現了一例20歲患有結直腸癌和多發性息肉病的患者同時攜帶APC 和MHL1基因胚系突變。研究團隊進一步解析了該患者結直腸癌體細胞突變的特征,該患者腫瘤表現出高度的體細胞突變負荷(TMB),主要是堿基 C-T 的轉換和5堿基的 InDels。由于腫瘤體細胞突變特征與年齡相關,因此推論APC 和 MLH1基因同時發生胚系突變可以加速基因組不穩定,從而促進腫瘤的早期發生和快速進展。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合肥市醫療衛生研發項目和中科院合肥大科學中心“協同創新培育基金”等項目的支持。
文章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352304223000697
圖1:一個結直腸癌家族的圖譜和結直腸腫瘤的H&E染色。
圖2:全外顯子組測序發現該家族一位結直腸癌患者同時攜帶APC 和MHL1基因胚系突變,并且解析了該患者結直腸癌體細胞突變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