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健康所離子生物醫學團隊在放射性肺損傷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結果發表于Antioxidants。
放射性肺損傷,特別是放射性肺炎是胸部放療常見的臨床并發癥。目前對放射性肺炎的發生機制缺乏深入認識,對于參與的細胞類型及信號通路等缺少全面的了解。本研究構建了的小鼠放射性肺炎模型(輻射后8周,圖1),通過單細胞RNA測序技術首次繪制了放射性肺炎發生過程中的的細胞圖譜(圖2)。通過分析,發現輻照后肺泡2型上皮細胞和club細胞均減少,固有和適應性免疫相關細胞均參與了放射性肺炎的發生,并分析了T細胞的分化軌跡(圖3)。本研究從參與細胞類別方面入手探索放射性肺炎的發生機制,也為后續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數據支撐。
健康所博士生楊苗苗為該文章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為韓偉研究員。本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支持。
文章鏈接:https://doi.org/10.3390/antiox11081457
圖1 放射性肺炎(RP)小鼠的肺組織病理學描述
圖2 放射性肺炎(RP)小鼠的單細胞轉錄譜
圖3 T細胞圖譜和軌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