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司福祺研究員團隊在差分吸收光譜技術反演對流層臭氧廓線的研究中取得新的突破,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
臭氧在平流層通過吸收太陽紫外輻射來保護地球生物,而在對流層因其強氧化性參與多種大氣污染物的化學轉化過程,屬于二次污染物。近年來,近地面臭氧濃度在許多城市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已成為城市典型的污染氣體,為了加強臭氧污染防控,近地面臭氧濃度和垂直分布的準確監測必須提上日程。
多軸差分吸收光譜技術(MAX-DOAS)作為被動光學監測技術,能實現多組分氣體濃度(如NO2、SO2、HCHO等)的反演,但由于太陽光穿越平流層時,平流層臭氧吸收的干擾,使得用MAX-DOAS技術反演對流層臭氧廓線成為極具挑戰性的工作。安光所科研團隊羅宇涵副研究員與錢園園博士創新性地提出了基于輻射傳輸模型模擬平流層臭氧吸收,從而準確獲得對流層臭氧的吸收數據,使用最優估計算法最終獲得可靠的對流層臭氧廓線。該研究拓展了MAX-DOAS儀器的應用場景,為研究對流層臭氧形成機制提供了新方案。
錢園園博士是該論文的第一作者,羅宇涵副研究員與司福祺研究員是論文的通訊作者。本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的資助。
文章鏈接: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2.159341
MAX-DOAS反演對流層臭氧的方法及與激光雷達測量的臭氧廓線結果對比